尚书
词语解释
尚书[ shàng shū ]
⒈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英Shang Shu;
尚书[ shàng shū ]
⒈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例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英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⒉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例兵部尚书。
英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国语辞典
尚书[ shàng shū ]
⒈ 《书经》的别名。参见「书经」条。
⒉ 职官名。秦置,隶属少府,掌殿内文书。汉成帝时设尚书员,掌群臣奏章。隋、唐设 尚书省,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末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英语same as 書經|书经[Shu1 jing1] Book of History, high official, government minister
德语Gesandte (S)
法语haut fonctionnaire, ministre du gouvernement
分字解释
- 《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
- 第四章《尚书·周书》的其它谓语句。
- 第二章《尚书·周书》的形容词性谓语。
- 利用扁平架子来水平地摆放图书的时尚书架。
- 《尚书·盘庚》是研究盘庚之政的重要文献。
- 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 从《尚书》可看出我国周代以前德治思想的演变轨迹。
- 梁尚书最先反应过来,上前几步,跪在门边,深深地俯身。
- 贞元十六年登第,历官至镇州宣慰副使、尚书郎、饶州刺史。
- 专职机构为九卿系统下的鸿胪寺和尚书系统的主客司两个部门。
- 《古文尚书》百篇基本未失,多保存在后世的不同版本的书中。
- 《尚书》中记录了许多演说,在说理论证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 学术界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古文晚出。
- 伪《尚书》的考辨经历了从西汉到清乾嘉时期长达近1800多年的历史。
- 本论文主要将今文《尚书》经文中的几类虚词和《孔传》中的注释进行对比。
- 韩定辞,深州人。为镇州观察判官、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诗一首。
- 除了绪论和结语以外,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尚书·周书》的动词性谓语句。
- 北魏尚书府遗弃在乡下的庶女李未央意外救了心儿,后又因掩护心儿被追兵杀害。
- 《尚书》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作者是上古历代的史官。
- 第五章分三个时期说明农工商部领导层的变化、历任尚书管部的特点及其对部务的影响。
- 今文《尚书》是重要的上古文献,依赖《孔传》得以流传,二者都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
- 今文《尚书》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歧义结构,这些歧义结构是造成本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古《逸礼》”称“天子驾六马”,晚出的《古文尚书》、《易经》等隐约透露出古有此制。
相关词语
- yè shàng业尚
- gù shàng故尚
- nèi shàng shū内尚书
- kǒu shàng rǔ xiù口尚乳臭
- zǒu le hé shàng zǒu bù liǎo sì走了和尚走不了寺
- shàng wù尚兀
- shàng lùn尚论
-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 duǒ dé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 shàng xiǎo yún尚小云
- xǐ shàng喜尚
- shàng tóng尚同
- xí shàng习尚
- guì shàng贵尚
- qì shàng器尚
- kǒng shàng rèn孔尚任
- shàng shū lǚ尚书履
- zǔ shàng祖尚
- guò hǎi hé shàng过海和尚
- shàng zuǒ尚左
- shū wéi书帏
- shū běn qì书本气
- chì shū赤书
- àn shū暗书
- tōng zhī shū通知书
- lǐ shū lóu李书楼
- pí lǐ jìn shū皮里晋书
- shū wù书物
- jiā shū dǐ wàn jīn家书抵万金
- hàn shū汉书
- lǜ gēng shū率更书
- tí shū蹄书
- zhú shū竺书
- nèi shàng shū内尚书
- chǐ jí duǎn shū尺籍短书
- huáng sù shū黄素书
- 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书同文,车同轨
- bì shū壁书
- cáng shū藏书
- shū jiǎ书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