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
词语解释
瑟瑟[ sè sè ]
⒈ 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
例秋风瑟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rustle;
⒉ 形容颤抖。
例瑟瑟发抖。
英shiver;
引证解释
⒈ 碧色宝石。
引《周书·异域传下·波斯》:“﹝ 波斯国 ﹞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
《新唐书·高仙芝传》:“仙芝 为人贪,破 石,获瑟瑟十餘斛。”
《元史·仁宗纪一》:“帝曰:所寳惟贤,瑟瑟何用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⒉ 指碧绿色。
引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⒊ 象声词。
引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⒋ 寒凉貌。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⒌ 萧索貌;寂寥貌。
引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⒍ 形容发抖的样子。
引《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
《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⒎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射柳”。
国语辞典
瑟瑟[ sè sè ]
⒈ 碧绿的宝石。
引《新唐书·卷一三五·高仙芝传》:「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余斛。」
《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帝曰:『所宝惟贤,瑟瑟何用焉?』」
⒉ 形容风声。
引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⒊ 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
引《官场现形记·第一四回》:「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
英语trembling, rustling
德语erschauern (V)
分字解释
- 奶奶现在可以把自己裹起来了,不必坐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 穷人住在那儿的时候,他们的蜡烛会被吹灭,他们会在黑暗中瑟瑟发抖。
- 秋风瑟瑟。
- 尽管天气酷热,我仍不禁瑟瑟发抖。
- 风险投资商也感到了瑟瑟寒风。
- 与此同时,东欧继续瑟瑟发抖。
- 路上他把一只瑟瑟发抖的小狗抱起。
- 甚至风在你的衣内的瑟瑟声也听不到。
- 这使得一些穿无点黑鞋的酒侍们瑟瑟发抖。
- 两个孩子静静地站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 伴随着瑟瑟声黑影中像是有什么生物在活动。
- 因为寒冷和愤怒,我瑟瑟发抖,爬进了车内。
- 她肩头裹着薄毯子,赤着脚来回踱步,瑟瑟发抖。
- 但是我依旧瑟瑟发抖,因为我孤立无援,充满恐惧。
- 冬夜里,一群冻得瑟瑟发抖的大学生正在操场上练习跆拳道。
- 它趴在雪地里试图入睡,但是严寒很快就让它浑身瑟瑟发抖。
- 一个深秋的夜晚,詹妮坐在炉火边喝汤。寒风让她瑟瑟发抖。
- 她金黄的头发乱蓬蓬的,穿着一件瘦小的无袖罩衫,身子冻得瑟瑟发抖。
- 房屋的百叶窗合着,枝繁叶茂的棕榈树在窗边瑟瑟发抖,我的父亲在山顶上呼喊。
- 我躺在睡袋里,闭上双眼,可是实在太寒冷了,我总是在半梦半醒中冻得瑟瑟发抖。
- 如果森林中灌木的瑟瑟声,不是因为捕食者,那么可能就是一个邪恶的幽灵在作祟。
- 那正是初冬时节,阵阵寒意和瑟瑟冷风使得围着一锅滚沸的肉汤享用美食变得妙不可言。
- 其中一位男模特瑟瑟发抖地用扩音器喊道:“对人体模特的不尊重是法国社会堕落的表现!”
- 但是,透过药店的玻璃门,我看到路过的人们都抬头看药店门的上方,瑟瑟发抖然后赶紧离开。
- 我勾勒出一副画面,一个可怜的女人站在淋浴室里瑟瑟发抖,静静的数着,等待她的三分钟到点。
- 通常,我在傍晚进去,特别是在夏天和秋天,那时华府的空气温暖,而且寂静,树上的树叶几乎不会发出瑟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