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
词语解释
三秋[ sān qiū ]
⒈ 指秋收、秋耕、秋播。
英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
⒉ 指秋季的三个月。
英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
⒊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英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
⒋ 指三年。
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英three years;
引证解释
⒈ 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
引《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 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一说指三年。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晋 陆机 《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⒉ 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引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⒊ 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引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⒋ 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国语辞典
三秋[ sān qiū ]
⒈ 三年。
引《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⒉ 秋天。因秋天分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称为「三秋」。
引《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⒊ 深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
引唐·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分字解释
- 有一句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包括一日三秋添加的路线、收藏和使用过的路线一日三秋。
-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
- 在“三夏”和“三秋”期间,两茬平作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机具的优化配备需求尤为迫切。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距离培养了美的思念。“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距离造就了清纯的友谊。
- 在这个属于蔬菜和水果的季节,可以领略各种口味蜜汁,每种口味都将带给您不一样的心情,是喜欢三秋云薄,还是似水流年?
相关词语
- 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新官上任三把火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此地无银三百两
- cuán sān攒三
- méi sān sī没三思
- zǎn sān jí wǔ攒三集五
- sān nán zǐ三男子
- sān hù三护
- sān jūn三君
- huá fēng sān zhù华封三祝
- sān hé bǎn三合板
- dì sān shì jiè第三世界
- sān tán yìn yuè三潭印月
- sān bǎi qián三百钱
- sān chǐ xuě三尺雪
- sān tóu bā bì三头八臂
- diū sān là sì丢三落四
- jǐ cì sān fān几次三番
- cuán sān jù wǔ攒三聚五
- sān jiè三戒
- sān cháng三长
- qiū yù秋玉
- qiū yáng秋阳
- qiū qí秋祺
- zhōng qiū tiē中秋帖
- qiū tú秋荼
- zhèng qiū正秋
- qiū jiāo秋胶
- qióng qiū穷秋
- qiū liǎn秋敛
- qiū fēn秋分
- qiū jiàn秋箭
- zǎo qiū早秋
- qiū xì秋禊
- dù qiū niáng杜秋娘
- qiū hòu suàn zhàng秋后算账
- qiū yàn秋谳
- qiū fā秋发
- qiū gāo秋高
- yǎo qiū咬秋
- qiū shì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