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niú

牦牛


拼音máo niú
注音ㄇㄠˊ ㄋ一ㄡˊ

繁体犛牛
词性名词

牦牛

词语解释

牦牛[ máo niú ]

⒈  产于西藏的一种大型的野牛或家畜牛;在其背部有短而光滑的毛,在其胸部、体侧、四肢和尾部则有长而卷曲的毛。野牛的毛色黑褐,肩高可达2米,体重可达600公斤。

yak;

引证解释

⒈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 《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
《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
参见“牦牛”。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 《汉书·郊祀志上》:“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国语辞典

牦牛[ lí niú ]

⒈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腿短,全身有长毛,野生者色黑,畜养者色白。是青康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力畜。也作「牦牛」。

分字解释


造句

  • 从拉萨到雅安的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
  • 为什么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誉?
  • 他们那有牦牛或与牦牛类似的动物。
  • 牦牛心室肌中存在着动静脉吻合。
  • 一头牦牛把它的背转了过来。
  • 我冲着那头牦牛喊叫,它却纹丝不动。
  • 牦牛粪可以用来烧火;牦牛骨头可以刻成念珠。
  • 那些牦牛多温顺啊!
  • 当然!非常好喝,但是确实有点牦牛味儿,不过很提神。
  • 牦牛也是黄石公园的特色之一,它可是黄石公园的宝贝。
  • 她土生土长于牧人家庭,在卡惹拉山口附近的山坡照看着30头牦牛。
  • 翻过一座外形酷似牦牛的大山,刚到山脚下,车子忽然抛锚。
  • 利乐包生产线上,牦牛奶被加热至130摄氏度,蒸汽从管口冒出来。
  • 拉卡帕很清楚这座特别的山的哪些地方能为她的牦牛找到甜美的青草。
  • 穿上黄牦牛的戏服并且开始学牦牛叫。” 为什么我没有想到那个呐?
  • 结果发现:牦牛和绵羊肺脏实质内的微静脉铸型显示的结构基本相似。
  • 那个冬天,全蒙古损失了近800万头动物,包括奶牛、牦牛、骆驼、马、山羊和绵羊等。
  • 湖充满活力,漫步到处牦牛,牛,羊吃草,构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田园诗图片。
  • 在一些地区,其它动物品种,例如:骆驼、牦牛、马、鸵鸟,狩猎动物,也被作为肉类动物食用。
※ "牦牛"的意思解释、牦牛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