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
词语解释
六法[ liù fǎ ]
⒈ 谓规、矩、权、衡、准、绳。
⒉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中国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⒊ 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⒋ 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引证解释
⒈ 谓规、矩、权、衡、准、绳。
引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规、矩、权、衡、準、绳,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⒉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 中国 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引清 姚鼐 《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诗:“君实精六法,自摹山水乐。”
林纾 《跋戴文节遗墨》:“文节 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
⒊ 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⒋ 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引宋 沉遘 《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国语辞典
六法[ liù fǎ ]
⒈ 宪、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总称。
⒉ 南朝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后来此六种法则广为应用于山水或花鸟等题材。后代评论家对于六法的先后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张,不论如何,六法已经成为中国画习惯性的代名词。
分字解释
- 所以,六法是六种系统各有关联的。
- 他特别看重《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因为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灵魂。
- 例如说他想学法律,他跟爸爸说要看六法全书,我也很好奇他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 谢赫提出“绘画六法”作为评画标准,作为中国古代画评画论第一个有系统的画论体系,影响至深。
- 在骑摩托车的环法自行车赛第13阶段领先群雄超过196公里(121.8英里)起在罗德兹和狂欢,周六法国整理,2010年7月17日。
-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原则“六法”之首,在各种绘画作品的评价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活跃的角色,本文主要探讨“气韵生动”和水彩画之间的关系。
相关词语
- liù róng六戎
- sān bǐ liù shī三笔六诗
- liù yì六艺
- liù shòu六兽
- téng liù滕六
- liù yī ér tóng jié六一儿童节
- liù sī六司
- liù chū gōng六出公
- liù gēng六更
- liù hái六骸
- liù gōng六宫
- liù tǐ六体
- sān rén liù yàng huà三人六样话
- sān shí liù lín三十六鳞
- pò liù hán破六韩
- liù yī lǎo六一老
- èr liù bǎn二六板
- liù jiù六廐
- liù hé xuē六合靴
- liù lóng chē六龙车
- sān fǎ sī三法司
- mò shǒu chéng fǎ墨守成法
- ōu yú fǎ欧虞法
- jūn fǎ cóng shì军法从事
- yǐ fǎ倚法
- mài fǎ shì ēn卖法市恩
- hóng fǎ弘法
- qǔ fǎ取法
- fǎ xiàn法宪
- yú fǎ逾法
- fǎ hǎi法海
- quán fǎ铨法
- yǒu wéi fǎ有为法
- nèi fǎ jiǔ内法酒
- fǎ yú法鱼
- fǎ lǜ法律
- fǎ lǜ gù wèn法律顾问
- bǐ fǎ比法
- shě shēn qiú fǎ舍身求法
- fǎ gōng法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