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jiǎ

鳞甲


拼音lín jiǎ
注音ㄌ一ㄣˊ ㄐ一ㄚˇ

繁体鱗甲
词性名词

鳞甲

词语解释

鳞甲[ lín jiǎ ]

⒈  动物用以蔽护躯体的甲壳。泛指一切有鳞和甲的水生动物。

scale and shell of reptiles and arthropods;

引证解释

⒈  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沔水 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鯪鲤,射之不可入。”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常熟 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
沙汀 《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 河北 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

⒉  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

汉 蔡邕 《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沉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

⒊  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

宋 范成大 《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

⒋  喻松树皮。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

⒌  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 与长史 蒋琬 、侍中 董允 书曰:‘ 孝起 前临至 吴,为吾説 正方 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復有 苏 张 之事出於不意,可使 孝起 知之。’”
《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 晋 虞溥 《江表传》:“诸葛亮 表都护 李严。严 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 严 谚曰:‘难可狎, 李 鳞甲。’”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涂子山 ﹞好为诗古文辞,有名於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

国语辞典

鳞甲[ lín jiǎ ]

⒈  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

⒉  泛指有鳞、甲的水生动物。

《文选·曹植·七启》:「飞翮凌高,鳞甲隐深。」

⒊  比喻人心奸诈,不可亲近。

《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分字解释


造句

  • 身上有鳞甲的南美鲶鱼。
  • 每一片金色的鳞甲。
  • 他手头的朱红笔在龙身上点点画画,龙的鳞甲一片一片地生长而出。
  • 蔚蓝色的天幕上隐约地现出淡墨色的龙影,一身鳞甲还是乌亮乌亮的。
  • 蔚蓝色的天幕上隐约地现出淡墨色的龙影,一身鳞甲还是乌亮乌亮的。
  • 所有穿山甲都能够把身体卷成球状来保护自己,锋利的鳞甲也是保护它们的工具。
  • 我仰头望天。蔚蓝色的天幕上隐约地现出淡墨色的龙影,一身鳞甲还是乌亮乌亮的。
  • 亭内石碑,造型别致。碑首为一头探碑外的盘龙,碑趺是一个龙头龟体遍身鳞甲的神兽。
  • 海水当然很冷,但几秒钟以后貌似有一层温暖的银色肌肤裹住了我的身体,就像是穿上了美人鱼的鳞甲。
  • 非洲和亚洲的穿山甲,叫鳞甲食蚁兽。它们看起来像松果,尤其是他们蜷曲在相互重叠的鳞甲中时,更是如此。
  • 这一时期的守墓人经常刻画成西方或者中亚的外国人,他们带着头盔,身着鳞甲或者拿着用金属或者漆皮做成的盾牌。
※ "鳞甲"的意思解释、鳞甲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