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yān

狼烟


拼音láng yān
注音ㄌㄤˊ 一ㄢ

繁体狼煙
词性名词


狼烟

词语解释

狼烟[ láng yān ]

⒈  烽火。相传中国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起的烟。

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薛逢《狼烟》

smoke of wolves’ dung; fire beacon along the border to signal alarm;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狼烟”。

⒉  燃狼粪升起的烟。古时边防用作军事上的报警信号。

唐 杜牧 《边上闻笳》诗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契丹 焚其市邑,一日狼烟百餘举。”
胡三省 注:“陆佃 《埤雅》曰: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说岳全传》第二二回:“日有羽书之报,夜有狼烟之警。”
《文汇报》1983.3.7:“低沉、悠长的螺号声……像古代烽火台报警的狼烟,一处升起,四处冒烟,霎时唤起了四面八方的螺号声。”

⒊  比喻战火或战争。

《古尊宿语录·东林和尚云门庵主颂古》:“四海狼烟静,中原信息通,罢拈三尺剑,休弄一张弓。”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白莉苹 虽然老练些,可是说着说着,想起了自己处在狼烟下的父母和故乡,她也不禁同 小崔 一样趴在床栏上哭了。”

⒋  借指妖氛。见“狼烟”。

《四游记·唐三藏被妖捉获》:“老者道:‘经非难取,只是那途中狼烟难行。我们闻得前去,有三十里路远,有一座山,叫做 八里黄风山,那山中多有妖怪,故言难取。’”

国语辞典

狼烟[ láng yān ]

⒈  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比喻战争、兵乱。

唐·杜牧〈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烽火 战火

分字解释


造句

  • 狼烟工作室是一个小动画制作工作室。
  • 每当人们发现敌人靠近时,他们就会从台上燃起狼烟作为警报。
  • 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修建狼烟墩台,又称烽火台。
  • 主要景点有狼烟墩台、灯塔、燕台石、石船、惹浪亭、观海楼和原各国领事馆旧址。
  • 他用一根老旧的海狼烟斗,只有下棋时才点上火;外祖父说他这是耍花招,要让对手分心。
  • 志村乔饰演的勘兵卫是一个比较冷静的人,但他渴望体验生活,这似乎与亨利。方达在《虎帐狼烟》(1939)或《我亲爱的克莱蒙汀》(1946)中的表演有些相似。
※ "狼烟"的意思解释、狼烟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