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
词语解释
口语[ kǒu yǔ ]
⒈ 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英spoken language;
⒉ 属于或适于日常会话的通俗语言。
英colloquial language; colloquialism;
引证解释
⒈ 指言论或议论。
引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后汉书·隗嚣传》:“诛戮忠正,覆按口语。”
宋 司马光 《论公主宅内臣状》:“此二人嚮在主第,罪恶山积,当伏重诛。陛下宽赦,斥之外方,中外之人议论方息。今仅数月,復令召还,道路籍籍,口语可畏。”
⒉ 泛指言语、话。
引《说郛》卷七五引 宋 叶梦得 《石林家训》:“溺妻妾之私,以口语相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谑语》:“口语之仇,垂戒万世。”
《玉娇梨》第十一回:“家人得了口语,就请 苏有德 换了头巾、蓝衫,竟进后厅来。”
⒊ 特指毁谤。
引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
宋 梅尧臣 《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诗:“平常遭口语,攒集犹毒矢。”
宋 陆游 《容斋燕集诗序》:“至於罹口语,絓吏议,少年之喜谤前辈者,閧然成市,公犹容之。”
⒋ 指毁谤的话。
引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亦缘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众,竞生口语,广肆加诬。”
清 钱陆灿 《侍郎栎园周公墓志铭》:“而奸吏不能有所阴阳其间,遂怀毒蠚,互相波扇,以口语风闻。”
⒌ 指活口;口供。
引《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事发觉, 党 乃縊杀内侍三人,以絶口语。”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知县录了口语,喝退 胡阿虎。”
⒍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引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上山採蘼芜’、‘四坐且莫喧’……等,皆閭巷口语,而用意之妙,絶出千古。”
秦牧 《散文领域--海阔天空》:“这里说的词汇,包括大量的口语和一些还有生命力的成语。”
⒎ 指口音。参见“口音”。
引《天雨花》第五回:“仙姑差矣,难道小生口语听不出么?”
丁玲 《阿毛姑娘》三:“刚住下来,依然还是不安,仅仅从一种颇不熟习的口语中,都可以使她忽略去一切美处。”
国语辞典
口语[ kǒu yǔ ]
⒈ 专指谈话所用的语言。
引唐·刘知几《史通·卷六·言语》:「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
反文言
⒉ 议论。
引《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⒊ 诽谤。
引《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
⒋ 诉讼关系人受审时,与案情有关的陈述。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知县录了口语,喝退胡阿虎,便叫周四上前来问。」
分字解释
- 口语训练将给予非同寻常的重视。
- 口语中有很多不完整的句子。
- 重点主要放在学习口语上。
- 所以我们正力求平衡,让老师们感觉到口语和书面语同样重要。
- 口语课让学生注重流利的口头表达。
- 他每天晚上都练习听力和口语。
- 我的口语能力确实提高了。
- 每个人都可以学英文口语。
- 听力、口语和写作部分包括测试中音频部分的文本。
- 口语部分有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写作部分有一个问题。
相关词语
- cáo kǒu槽口
- kǒu bù yìng xīn口不应心
- zhù kǒu住口
- kǒu qīng shé bó口轻舌薄
- xiá kǒu狭口
- jié shé qián kǒu结舌钳口
- kǎ kǒu卡口
- kǒu chǐ líng lì口齿伶俐
- zhòng kǒu jiāo chuán众口交传
- lǐng kǒu领口
-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
- kǒu yīn口音
- hè kǒu鹤口
- téng kǒu腾口
- wàng kǒu bā shé妄口巴舌
- hǔ kǒu bá xū虎口拔须
- kǒu tǐ口体
- péi kǒu陪口
- táng kǒu堂口
- rào kǒu绕口
- yǔ hēi语嘿
- sòng yǔ送语
- háo yǔ豪语
- yì yǔ寱语
- jī yǔ乩语
- tián yán ruǎn yǔ甜言软语
- yǔ zhù语助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前言不答后语
- huì yán wū yǔ秽言污语
- fēng yán wù yǔ风言雾语
- yǐn yǔ讔语
- qīng yán xì yǔ轻言细语
- zuò yǔ坐语
- yǒng yǔ咏语
- huǎng yǔ谎语
- xiē hòu mí yǔ歇后迷语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语
- yǔ jù语句
- miào yǔ妙语
- chán yán nìng yǔ谗言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