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ng

孔子


拼音kǒng zǐ
注音ㄎㄨㄥˇ ㄗˇ
词性名词


孔子

词语解释

孔子[ kǒng zǐ ]

⒈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Confucius;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 丘,字 仲尼。鲁国 人。 《论语》一书,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

国语辞典

孔子[ kǒng zǐ ]

⒈  春秋时孔丘。参见「孔丘」条。

英语Confucius (551-479 BC)​, Chinese thinker and social philosopher, also known as 孔夫子[Kong3 fu1 zi3]

德语Konfuzius (Eig, Pers, ca. 551 - ca. 479 v.Chr.)​

法语Confucius

分字解释


造句

  • 随着孔子长大,他想学习一些东西。
  • 李云想和孔子谈谈他的家庭价值观。
  • 仁慈和有礼貌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
  • 孔子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圣人。
  • 孔子成年后,成为了昌图市的统治者。
  • 孔子一生中大概教过3000名学生。
  • 孔子十五岁时就擅长音乐。
  • 孔子是教育领域的先驱。
  • 孔子强调了善良、责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 许多人会想到孔子,他的生日是9月28日。
  • 在近来孔子复兴热中,这个涂鸦是最新的表现。
  • 与孔子不同,苏格拉底没有被统治者问及该如何有效治理国家。
  • 孔子认为,用筷子代替刀能在餐桌上提醒人们远离杀戮和暴力。
  • 有些人认为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的著名学者孔子推动了筷子的发展。
  • 而这些都是与孔子论述的道德相关。
  • 孔子说,那就要有粮食和信仰。
  • 在孔子的著作中很少提及来世和鬼神。
  • 孔子认为,适度的享乐是可以接受的。
  • 到现在仍有一些人呼吁抵制《孔子》。
  • 批评者们认为《孔子》就属于后一种。
  • 孔子曾高度评价过他的智慧。
  • 例如,孔子提倡,相互主义概念的培养。
  • 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不要以为孔子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 像孔子(“学而不思则罔。
  • 美国还拥有200多个“孔子课堂”分支。
  • 这里膜拜的圣人是孔子。
※ "孔子"的意思解释、孔子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