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ūnchén

君臣


拼音jūn chén
注音ㄐㄨㄣ ㄔㄣˊ

君臣

词语解释

君臣[ jūn chén ]

⒈  君主与臣下。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指主食和副食。

引证解释

⒈  君主与臣下。

《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⒉  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
《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⒊  指主食和副食。详“君臣佐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

国语辞典

君臣[ jūn chén ]

⒈  君王和臣子。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若乃一旦进玺,君臣易位,则崔子所不与,魏武所不容。」
《三国演义·第三回》:「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

英语a ruler and his ministers (old)​

法语chef et ses ministres (arch.)​

分字解释


造句

  • 还有等级观念。君臣父之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
  • 在三国时期,君臣之义属于“大义”的范畴,这是人们所公认的。
  • 第四、不同的君臣观导致商韩二人对“法”、“术”的态度不一。
  • 后来罗贯中将这一事实加以艺术描写,遂成为封建社会君臣相得的典范。
  • 具体说来 ,可分为君臣关系、德刑关系、重民和明制思想等四个层面。
  • 藩国的文学多为藩国君臣所作,藩王的文学审美观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同时提出了“君臣,朋友共择也”的君臣之道和“贵贵其等尊贤”的用人之策。
  • 人之子整天鞠躬作揖,紧握双手,迎来送往,他们觉得这是规矩,是君臣之礼。
  • 《尚书》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作者是上古历代的史官。
  • 于是下令搬来更多美酒,并把灯火全部吹熄,说:“今天我们君臣痛饮,不醉不归!”
  • 比如详细阐述五种社会关系,和每个角色的行为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 婺州作家群由于同朱元璋的君臣遇合,他们的思想和创作决定了明初以来文学走向的必然性。
  • 君臣佐使组方方法体现了系统原则,它的治疗功效在于方剂经配伍产生整体作用——系统质。
  • 君臣佐使组方方法体现了系统原则,它的治疗功效在于方剂经配伍产生整体作用——系统质。
  • 本文首先从民本思想进行讨论,考察贞观君臣在治国理念中对民众的态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措施。
  • 在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所著的《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对不同君臣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他的君臣观。
  • 汉武帝以后,汉王朝对匈奴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羁縻”政策,汉匈双方虽有君臣名分,实为兄弟之国。
  • 孔子将交友主题寓于文化教学中,并将君臣关系与朋友关系相比照,既有现实性又带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
  • 他们要求君臣之间只能签订单方面的“霸王合同”——我永远拥有“昏”的权利,但你们却只能尽“忠”的义务。
※ "君臣"的意思解释、君臣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