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佚


拼音jí yì
注音ㄐ一ˊ 一ˋ

繁体輯佚

辑佚

词语解释

辑佚[ jí yì ]

⒈  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

引证解释

⒈  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六节:“他们利用自己在文字、音韵等学科方面的成就,对儒家经典和诸子史籍进行了注疏、辨伪、校勘、辑佚等工作,作出了不少成绩。”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把 唐 宋 已佚的各种诗话,采集编订,使昔人辑佚的范围更为廓充一些。”

分字解释


造句

  • 自清代以来,依据它从事辑佚校勘的著作文章也屡见不鲜。
  • 本部分重点突出了《列子注》的辑佚、校勘和思想三方面的价值。
  • 在这项工作当中,辑佚《会稽郡故书杂集》是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
  • 北宋唐诗文献的整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唐人别集的辑佚与校刊;
  • 清代学者开始对此作了许多辑佚、考证工作,成绩显著,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澄清。
  • 首先对其家世、交游作了总体介绍,然后列举了他的著述和在辑佚、刻书、藏书方面的成就。
  • 本文以辑佚为基础,展示该目现存提要片断的面貌,进而揭示其对辑录体提要体例的继承与拓展。
  • 他于舆地、目录、版本、金石、书法诸学均有精深的研究,在经学、小学、辑佚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 第五部分:广泛查找资料,整理《玉烛宝典》的辑佚、校勘价值,通过阅读本书,理出书中所记载的节日风俗及其流传情况。
※ "辑佚"的意思解释、辑佚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