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互文


拼音hù wén
注音ㄏㄨˋ ㄨㄣˊ

互文

词语解释

互文[ hù wén ]

⒈  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⒉  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⒊  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引证解释

⒈  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礼记·中庸》“吾説 夏 礼, 杞 不足徵也;吾学 殷 礼,有 宋 存焉” 唐 孔颖达 疏:“《论语》云:‘ 宋 不足徵也’,此云:‘ 杞 不足徵’,即 宋 亦不足徵。此云:‘有 宋 存焉’,则 杞 亦存焉,互文见义。”
《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
《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秦 时明月 汉 时关” 清 沉德潜 注:“备 胡 筑城,起於 秦 汉。明月属 秦,关属 汉,互文也。”

⒉  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子长 《史记》别创八《书》,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为《志》,义在互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

⒊  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分字解释


造句

  • 巴赫金解释了多元性和互文性。
  • 本文尝试用互文性理论分析网络新闻标题。
  • “互文性”这一术语最早由克里斯蒂娃提出。
  •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文论中最为复杂的理论之一。
  • 本论文也探讨了互文性会话中的问句与权势关系。
  • 互文性理论为我们消除这种误解提供了一种理论视角。
  • 这两种方式对于中国小说的深度建构有着互文性功效。
  • 这一理论使我们可以从模因传递的角度来分析互文性的产生。
  • 本文从莫里森小说的互文性表现形态来说明小说的主要特征。
  • 要解读包含互文的幽默语篇,识别其中的先例现象非常重要。
  • 在互文性视野下,昆丁的意识流是对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
  • 该研究表明互文性在中国民事诉状中呈现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互文性理论将文本看成是处于与别的本文不断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之中。
  •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 ,就是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和补充的修辞方法。
  • 转换性互文关系对几个文本间互相验证又互相解构的关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 本文通过探讨广告口号中的七种互文性,以证明在商业广告中互文性普遍存在。
  • 本文对哈提姆和梅森的理论框架稍微进行修改,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文化互文”这一概念。
※ "互文"的意思解释、互文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