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国族


拼音guó zú
注音ㄍㄨㄛˊ ㄗㄨˊ

繁体國族

国族

词语解释

国族[ guó zú ]

⒈  帝王的宗族和宾客。

⒉  国家民族。

引证解释

⒈  帝王的宗族和宾客。

《礼记·檀弓下》:“歌於斯,哭於斯,聚国族於斯。”
孔颖达 疏:“‘聚国族於斯’者,又言此室可以燕聚国宾及会宗族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式亏国族,深軫宸情,祭通族於太牢束帛,戍王人於扬水流薪。”

⒉  国家民族。

郭沫若 《羽书集·全面抗战的再认识》:“希望大家于保卫国族的神圣誓约之前,担当起执行全面抗战的实际。”

国语辞典

国族[ guó zú ]

⒈  宗族、民族。

《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分字解释


造句

  • 国族文化之落差,即在于此。
  • 因而,卫生问题成为国族存亡的隐喻。
  • 其次,对杨森能认识到民族一体化对国族认同与统一的重要性,也应予以肯定。
  • 然而其根本用心,则是出于对国族命运的忧患意识,挽救国族于救亡图存之危际。
  • 我们检视族群与国家的国族主义两者如何运作,创造同质性的过去,以强调异质性的现在。
  • 我们探索国族主义的历史,包含国族国家概念的出现,并讨论全球化、移民、与跨国组织的影响。
  • 与一般情况不同,马来西亚国族的“打造”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化上相对滞后的马来人企图同化文化上相对先进的华人;
  • 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
  • 公元5世纪初,乌孙又举族南迁至葱岭中,不久其国即告消失。
  • “三代”时期,该地区已形成东夷或华夏与土著族结合的方国。
  •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重视族谱的纂修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现象。
  • 特别是一批纳西族学者如方国瑜、和志武、周汝诚及郭大烈等,都发表了各自的代表作。
  • 为了使国家不再受亚马孙族女战士的威胁,他带队远征这个女人国,并俘虏了它的王后。
  • 本文根据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有关商代史族的记载,结合文献中薛国的记载,认为“史”应该是商代薛国的族氏铭文,山东前掌大墓地应该是薛国的贵族墓地。
※ "国族"的意思解释、国族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